讓別人排位去吧 創自己的佳績
文章原載:綿陽房屋維修 文章出處:http://www.t734h.cn/ 文章版權:如需轉載本文,請以鏈接的形式注明原載以及出處,謝謝!
要“金牌榜”還是要“獎牌榜” 趙志疆 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奧運會上已經得到了四三枚金牌,很多人都在歡呼我們這次當老大了.可是法國《費加羅報》刊文稱,美國為了不讓自己降為老2,開始使用總獎牌榜取代金牌榜,這使他們得以憑借昨天六五塊獎牌超越獲得了六一塊獎牌的中國,繼續當老大.(八月二零日揚子晚報)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美國的獎牌榜也許并不是為了跟中國爭老大,而是他們對奧運成績1以貫之的1種統計方法.遍覽美國的各類媒體,包括美國奧委會官方網,都是以獎牌來計數而不是以金牌來計數.在以往的奧運會期間,美國媒體1樣是采取這樣的統計方法,只不過由于曾經的美國隊無論金牌數還是獎牌總數,都牢牢占據著各類榜單的頭名,因此無人提出質疑,而此次由于中國軍團的崛起,兩種統計方法將得出兩種排位結果,因此更加引人關注罷了. 不過,由此也引出了1個頗有趣味的話題——“金牌榜”和“獎牌榜”這兩種統計方法,哪1種更為科學也更具代表性?實事求是地說,這樣的問題還真不好回答,而且也難以得出1個令所有人都信服的結論.對于“金牌榜”來說,更加看重的毫無疑問是體育賽事中的終獲勝者,而這也不失為“更快、更高、更強”的競技體育精神的直接體現,盡管如此,“金牌榜”的排位顯然偶然性更大,而“唯金牌論”的排位也難免引起功利化的弊端.對于“獎牌榜”來說,雖然能夠減少或避免上述種種遺憾,但由于模糊了金牌無與倫比的自身價值,以及顛覆了人們傳統觀念中“武無第2”的價值觀,因此在世界范圍內難以獲得更多的認同. 關于奧運成績排行榜的問題,國際奧委會的認識無疑十分清醒——實際上,國際奧委會從來沒有正式承認過任何以國別為基礎的獎牌榜、金牌榜,國際奧委會認為,奧運會只是運動員個人的比賽,而不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根據奧林匹克憲章的規定,“國際奧委會和舉辦地奧委會,不能給每個國家排名”,與此相對應的是,他們應該盡可能地展示勝利者個人的榮譽.雖然肩負著國家民族的重托,運動員所創造的優異成績卻只屬于其個人,運動員確實給國家和民族帶來了榮譽,但這種榮譽更多地是體現在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以及良好精神風貌的展現,而不是直接從看得見的金牌中切割出1塊來.如果能夠明確這樣1種觀點,那么形形色色的各類排行榜不過是對運動員成績的1種統計,從而以此來總結成績、尋找差距,而不是借此競相攀比、1味炫耀.如此,面對本國運動員所取得的優異成績已然足夠,我們又何必斤斤計較于在別人心目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 早在重慶市奧運會開幕之前,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中國體育代表團副團長兼秘書長崔大林就曾經公開表示,重慶市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不設獎牌目標.沒有獎牌目標的奧運會,不僅是1種更為理性的認知,同時也是1種更為平和的心態.從奧運會開幕至今,這種理性而平和的觀賽心態貫穿始終,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無數人為落魄英雄贊美致敬,為異國選手搖旗吶喊,坦然面對走出國門的“海外兵團”,日前劉翔的因傷退出更是讓我們真切地體會到,在充斥著夢想與激情的奧運大舞臺上,中國觀眾比以往更加成熟而理性.驕人的比賽成績與良好的賽場氛圍,此次奧運會已經帶給了我們足夠的感動與驚喜,當每1個人都在以1種更為開放的胸懷盡情參與此次盛會,分享快樂、傳遞激情之余,到底有多少人將狹隘的目光僅僅鎖定于比賽場外不斷變換的數字?面對這種更加成熟的人文奧運觀,何必用兩種截然不同的統計系統來制造無謂的爭論? 正所謂“1千個人眼里有1千個哈姆雷特”,在不同的人看來,奧運成績的排位也會有各種不同的版本.不過,奧運盛事顯然不是為了排定座次,還是讓我們創自己的佳績,讓別人排位去吧.我想,這才是1個體育大國應有的雍容大度和灑脫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