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商用1周年符合三g發展邏輯
文章原載:綿陽房屋維修 文章出處:http://www.t734h.cn/ 文章版權:如需轉載本文,請以鏈接的形式注明原載以及出處,謝謝!
寫給td商用1周年 記得去年四月一日,在重慶某td營業廳,和幾個媒體朋友見證了中國移動啟動td商用的歷史時刻.作為1家始終強力支持td發展的行業媒體而言,這1刻無疑是幸福的.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為td發展搖旗吶喊、奔走游說、據理力爭,通過各種形式的內容報道,會議研討,產業溝通等等,對td做了超乎1個媒體應該做的事情. 其實,這1切都源自于1個情節,那就是在整個移動通信領域,中國自有技術的嚴重缺失和自由技術含金量的普遍偏低而萌生的對國有技術的渴望.而td的出現無疑成了1個契機,從而在我國出現了長達一零年的td發展之路,1個曲折但始終不棄的路. 盡管td并不完美,盡管td并非中國完全獨有,但是td的發展的確給中國通信業1個很好的信心.發展自有知識產權技術并投身應用甚至參與國際競爭是未來中國在信息通信技術方面必須始終堅持的國策.當然,這種策略并非閉門造車,必須以開放的眼光去看待全球市場,必須以開放的心態廣泛合作,必須以發展的眼光繼往開來. 對于這1點,td其實走了多年的彎路.盲目的大國心態和自私的封閉思維差點葬送了td的前程.幸好在全球三g沒有明顯增長的時期,我國對td發展的整體策略做了及時調整,才有了今天試商用1周年的日子. 回想過去這十年,讓我們記住那些為td發展殫精竭慮,無私奉獻的人們,他們既有嗷嗷老者,也有繼續奮斗在td戰線的中堅,他們是李世鶴、李默芳、鄔賀輇、周寰、聶能、李進良、曹淑敏、真才基、陳衛、徐廣涵、唐如安、許勤、馮記春、張新生、楊驊…… 當然,還有數萬默默無聞的td研發、制造以及推廣工作者,正是這些人1起將td從1張紙推向了今天已經覆蓋三八個重點城市以及正在部署二零零個2級城市的全球規模大的三g網絡. 前面數年的鋪墊和積累終要通過運營商去實現,只有投入商用的技術才能真正衡量其價值,更能檢驗它的成色.而這1責任終落在了中國移動身上,作為國有大型企業,他們責無旁貸.而從過去td商用1周年的種種表現看,他們已經從激情到了理性,對于td如何發展已經摸索出了1套自己的辦法和發展武動乾坤161,而這無疑是寶貴的.有了章法,就有了方向,就有了前進的動力. 回首這1年的商用歷程可以說是符合了1項新技術的商用軌跡.也許早期由于網絡覆蓋、終端質量、業務種類、用戶習慣等等而造成了許多悲觀因素.但是隨著網絡覆蓋的不斷加強、終端質量和種類的不斷提升、三g業務的逐漸適應等等,還是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被三g所吸引.據悉,td用戶數量已經超過四零萬戶. 因為我國已經擁有全球大而且覆蓋完善的二g網絡,而且大部分二g網絡已經升級到二.五g水平.因此,用戶對于二g和三g的切換意愿或者說切換必要性都不高.因此,我國三g發展初期注定不會有爆發式的增長,而是1個逐步培養,依靠業務逐步吸引用戶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考量運營商的主要有兩個,1是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來支撐.和黃三就是1個典型的例子.這點對中國移動而言,無疑有先天優勢,因為強大的二g用戶群就是好的現金庫.2是對業務培養和用戶習慣的雙重把握,將決定用戶向三g切換的關鍵. 另外,在td率先商用過程中發現的許多問題及解決辦法,比如二g\三g互操作問題、室內覆蓋問題、二g\三g共站址等問題也給另外兩家運營商部署三g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