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競爭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1.壟斷利潤的影響。按照西方經濟學的說法,傳統貿易模式假定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在完全競爭市場上,生產者只能接受給定的市場價格,即超額利潤為零,但實際則不然。考慮到邊際收益遞增,大廠商往往比小廠商更具有優勢,市場趨于由一家或幾家控制,市場相應地演變為不完全競爭的市場。而在不完全競爭條件下,生產者卻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或者擁有為數眾多的固定主顧,從而在一定限度內可以控制商品價格。就是說,生產者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上可以控制價格和產量,進而獲取和保持超額利潤或壟斷利潤。但這一來,商品價格無法如實反映一國商品的比較成本的優勢或劣勢。本來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商品價格等于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包括資本家所得的“正常利潤”),國際間商品價格的差異便充分反映出一國比較成本的優勢或劣勢。而不完全競爭市場上的商品價格高于它的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這導致商品價格勢必扭曲一國相對優勢的程度甚至顛倒優勢的位置。一國比較成本的優勢缺乏清晰度,國際貿易便無法充分展開,國際貿易量自然不會達到應有的發展水平。
2.規模經濟的影響。完全競爭要求一個行業有許多小企業共同生產,當然不可能有很大規模的企業出現。然而,適度的大規模生產卻能帶來許多經濟上的節約,即促使商品單位成本遞減。這是因為,大規模生產既可充分發揮企業內部各種生產要素的效能(即內部經濟),又能廣泛利用企業外部所提供的有利條件(即外部經濟),從而導致單位成本遞減。這種成本遞減意味著商品價格降低,從而增加獲利性貿易的機會。顯然,這種情況下的國際貿易是完全競爭條件下所不及的。(詳見第3章產業內貿易)
3.技術進步的影響。完全競爭下的小企業無法考慮技術進步。但壟斷或寡頭生產者實力雄厚,為了追逐高額利潤,他們在一定限度內會進行技術創新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單位成本。可見它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同規模經濟一樣,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詳見第3章技術差距論)
4.非價格競爭的影響。國際市場上還廣泛進行著非價格競爭,它的主要形式有產品差別和廣告宣傳等。產品差別既是質量、效能、商標等的不同,又是包裝、款式等的不同,還是銷售條件和地點、經營方式甚至服務態度等的不同。不完全競爭條件下的企業都力圖在這些方面使自己的產品與眾不同,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所以,同價格競爭只能接受現有的需求不同,這類非價格競爭采用各種手段(如幫助消費者了解現有產品和新產品、增加產品的花式種類、方便顧客購買、大力加強售后服務等)把潛在的需求變成現實的需求,即能創造需求。所以,它擴大國際貿易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總之,不完全競爭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既有限制性的,也有擴張性的或者中性的,因而縮小或擴大國際貿易都有可能性,絕不能一概而論。不過,追逐高額利潤畢竟是壟斷企業的主要動力,其對國際貿易的實際有害作用,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